热门文档
- 2024-12-05 08:01:47 党总支年终工作总结
- 2024-12-07 17:48:48 关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 2024-12-05 08:33:40 市领导班子围绕X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剖析检查材料
- 2024-12-12 08:53:17 街道党工委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2024-12-10 18:45:38 党委书记在2024年11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 2024-12-05 14:32:22 5篇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报告(01)
- 2024-12-12 08:53:17 应急系统纪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
- 2024-12-05 08:10:46 区委统战部部长2021年度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2024-12-05 08:01:47 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2024-12-05 14:34:23 70个人2021年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稿材料(公安交巡)
- 2024-12-05 14:44:52 乡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工作报告
- 2024-12-09 10:09:31 国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2024年工作总结

夯实基础创新思路促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开展经验材料
XX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厚重,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促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开展,取得可喜成绩。
一、深入挖掘、托清底子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充实县非遗保护中心,落实了组织保障、工作职责、经费来源、宣传交流等工作责任。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专项工作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在有非遗项目的村居设立非遗工作小组,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确保了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
研究制定了《XX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方案》,明确了工作意义、方针原则、任务目标、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全面普查和摸底调研阶段、深入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补充完善和总结成果阶段。同时,明确了保护工作的主要范围。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全县600余个村庄,采访百姓6000余人,搜集非遗线索4000余条,结集出版了《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XX县)》五卷。目前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1项(XX手绣),省级4项、市级43项。
二、强化宣传、注重传承
一是多角度宣传。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把宣传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每年坚持以春节、“文化遗产日”、文化惠民消费季等为契机,先后组织了“XX县民歌、民乐、民舞文艺展演”、非遗项目展等活动。积极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传习场所等活动,全力普及非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大家的非遗保护意识。
二是注重横向联系。与县政协文史委、文联、民政局、县志办等单位合作,与张廷兴(济南大学)、刘海洲、徐仲起、李春祯等多次联合,共同开展了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地名文化等方面的搜集整理工作,搜集整理了近百首“XX民歌、民谣”,出版了《XX风物》、《XX故事集》、《XX方言志》、《XX地名志》等专著。
三是加强对外推介。不遗余力向外推介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参与各类活动。通过努力,我县的非遗项目、单位和个人不断获得省市等各类奖项30余次。县文化馆在XX市第四届、第六届、第十届、第十二届民间秧歌会中获“优秀组织奖”,并被评为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XX市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优秀组织奖。XX镇被文化部审定为“民间艺术之乡”。XX的XX老师获得XX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称号,在第四届、第五届XX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银奖;XX手绣在“好客XX”游客最喜爱的XX省标志性旅游商品评选中获金奖。
四是建立传承人扶持制度。建立非遗传承人扶持制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支持他们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加大保障力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建立传承人动态信息报告制度。多措并举改变目前民间艺术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为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艺术传承人,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使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目前,我县拥有市级传承人9名。
五是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具有影响广泛、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传统工艺企业,使非遗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崭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设立XX、、XX、XXX等4处市级非遗扶贫基地,成功帮助200余名群众脱贫。并有XX,XXX、XXX,XX等6个项目所在村居被评为XX市“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
三、多元投入、加强保护
1、生产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有机结合。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而面临濒危消亡的项目,采取了拍摄音像资料、收集实物、派人专学等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生产性保护”,让古老的技艺“活”起来,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2、高标准建设非遗展馆。全县共建立乡镇非遗展馆(历史文化展室)28个,村级35个,展出各类实物12000多件,并配以图文并茂的板块,展示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传承谱系以及目前的保护现状。同时,发挥雪山风情街地理优势,吸引社会资金,设立“民俗一条街”;高标准建设了XX布艺文化展馆和龙家圈桑皮纸非遗展馆,
未完,扫码下载全部文档
